11/27/2014
102.10.30 (三) 14:30 蘇逸人博士〈Psychopathology and Treatment Mechanis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: The Role of Dysfunctional Cognitions〉
- 演講時間: 2013-10-30
- 演講地點: N100
- 講者: 蘇逸人博士(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)
- 演講主題: Psychopathology and Treatment Mechanis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: The Role of Dysfunctional Cognitions
雖然大多受創者會出現顯著急性壓力反應,但僅有限比例產生創傷後壓力疾患 (PTSD),顯示重大創傷並非PTSD發展的充分要件。目前解釋PTSD成因的主流觀點為認知典範,代表理論包括情緒處理理論 (Foa & Kozak, 1985; Foa & Rothbaum, 1998) 與Ehlers及Clark (2000) 的認知維持模型。依據上述理論,PTSD的發生源於違反既有的僵化正向基模或促發/驗證既有的負向基模;PTSD的維持因子則包含失功能認知、災難性評估、創傷記憶缺損等,而PTSD的特定失功能認知包括「危險世界」與「無能自我」信念。講者以上述理論為基,採用系列性研究探討失功能認知在PTSD的病理與治療機制上的地位。子研究一指出PTSD組的失功能認知明顯強於非PTSD組,區分創傷類型指出遭性侵者的失功能認知明顯高於其他類型創傷者。子研究二檢視失功能認知與創傷記憶缺損在PTSD上的角色,發現PTSD組回想的創傷記憶缺損明顯高於非PTSD組。失功能認知對三個月後的PTSD症狀存在直接效果,及間接由創傷記憶威脅性影響的中介效果。子研究三採用前瞻性三波追蹤,探討創傷前基模在PTSD發展上的角色。研究未發現僵化正向基模會提升PTSD的風險,但創傷前的失功能/負向認知可預測後續PTSD症狀,路徑分析指出此影響效果可經由與創傷前憂鬱、創傷時負向情緒與解離、及創傷後負向信念與過度負向評估等因子的共同作用所致。最後,以接受延長暴露治療 (prolonged exposure; PE)的PTSD與酒癮共病患者為對象,發現PE對PTSD的療效透過失功能認知改善之中介,顯示後者可能為PTSD治療的重要機制。綜上所述,失功能認知為PTSD的發展與治療上的關鍵因子。
發佈於
演講訊息